智障者加入社區為主的計畫,大致依五個個別階段發展而來(一)計畫的初期發展,重點是經費、設備、個案及人力(二)有系統的執行及提供服務(三)以合作的方式互相接觸(四)服務的選擇性增加(五)生活及就業訓練轉入自然環境。而其中可能成功的方式是製造智障區域,其優點是1.針對當地要求2.服務形式的平均3.責任中心4.革新與溝通5.經濟。所以台灣若要發展,不可忽略區域化的彈性特色。同時也要有系統的實施社區生活技能,而且其原則為1.技巧可以類化2.協助是必須的3.環境 變項很重要4.不可忽略生活品質變項而且環境隊形唯有重大的影響,要有一些標準來引導生活安置模式的發展,例如:家的觀念、調整環境以符合個別需求﹍等,使其在外貌上有彈性、有變化。未來應證明智障者的生活品質因未在社區中生活而得到改 善,提供不同的服務,而且更正視回歸主流及社會安置的信念,使智障者更獨立、更具生產力。 |